星期日, 7月 31, 2011

下午六點三十五分,看了幾頁第十三個故事,整個人快闔上眼,累壞了。之前這個時間,都有休息十來分到半小時,等晚上的課,但今天在外活動了好一會,光買東西吃飯,就非常累人。說起來,出去玩還忙碌有精神些。呵呵,真是有趣呀,人的韌性無窮。

實在禁不住了,就著書本趴下昏睡了去,感覺自己沉沉睡了很久,意識裡想不能讓Nina 等我,強打起精神,坐起身來喝了口咖啡,發現、咖啡還是熱的!再看時間,不到六點三十八分,Nina 說我根本沒睡!很神奇的體驗呀!閉起眼睛,以為自己已經睡了很久了呢!累,一低點的時光都是最沉的休息。

就是時間對了。解藥要給的是時候呀!

星期四, 7月 28, 2011

巴爾札克與小裁縫 2007/10/14

巴爾札克與小裁縫一書真的很精彩。很看的程度讓人一口氣就看完。捨不得放下書本。
距離看完這本書已經很久了,但是談起它,都忍不住讚揚一番,推薦它是一本精彩的小說。

看了書店的推薦文,我想,推薦聞到是說的一點不假。
寫的這樣好看,動人。




中國作家轟動法國文壇的驚艷處女作

暢銷突破五十萬冊!並已被譯成30種語文版本!

改編拍成電影,由周迅、陳坤、劉燁主演,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!

一本洋溢著青春、熱情與希望的動人愛情故事!

『一部完美之作!作者以精細巧妙的書寫手法,為我們呈現一個掩藏在動盪時代底下的真實樣貌。』──【芝加哥論壇報】

『作者以動人的說故事技巧,說出了一段在中國那個禁忌時代下的愛情,也為世界文壇琢磨出一顆珍貴的鑽石。』──英國【觀察家日報】

『如果《巴爾札克與小裁縫》不能成為暢銷書的話,那我的節目實在沒有任何用處可言了!』─【法國知名讀書節目主持人畢佛】










本書是旅法中國作家戴思杰的第一部小說,全書洋溢著青春、熱情、希望與生命力,在作者真誠的娓娓訴說下,一段永難抹滅的記憶,就此揮灑出令人動容的精采戲碼。

溫柔酒吧小摘

還有,他還說我可以利用書從混亂裡整理出秩序;看來他是嗅出了我的精神病症之一。我十四歲,卻只覺得混亂比以前還要難以忍受。我正在發育,長出毛髮,還有我搞不清楚的亢奮會跑出來。而不只是我自己的身體,外在的世界好像也一樣飄忽善變。我的生活由學校老師決定,我的未來由基因和運氣決定。不過,比爾和巴德跟我打氣,說我的大腦是我的,而且永遠都是我的。他們說只要好好選書,選對了書,慢慢讀,仔細讀,我的人生就至少有一樣東西是我可以完全掌握的。

我母親若不記得我是誰了,那我會是誰?


in 2009/8/13
(我在那年夏天於東馬KK遊時翻閱此書。)

精簡表態

FB上的文字,

必須精簡如同廣告標題、一語中的!

否則在繁忙的現代人生活裡,即使是相識相知十幾載的好友也未必騰的出時間來看你的冗長演講。

反之亦然。

或者,這亦不啻是個鍛鍊字句的好方法。

傻瓜開花?

剛剛看了商週的專題,覺得自己感受到了震撼,最近又習慣於如常的生活,也沒有閱讀任何刺激思考或正是正面能量的文章,生活裡就是一些日常軌道的圈圈泛著漣漪,隨著能量的釋放後,又是回到投入的中心點,等待下一次的投射。似乎,總是會忘記自己才得到的教訓或是啟發,彷彿,那些旅途上的衝擊和反思都離我很遙遠很遙遠,恍如模糊不清的暈黃照片,昨日朦朧不可辨。連昨天才發生過去,就又被下一秒的心跳所掩蓋,生活,單調又沒有目標。

那篇存款一萬元,辦出台灣外勞的蘋果日報一文裡,給我很深的啟發,就是要無私心的教育下一代,給予這些新台灣之子更開拓的視野,這樣他們才更能多元的參與國際社會,而他們的母親扮演著這樣重大的角色,我竟是沒有看到這一層,所以予以母親教育更是不能旁貸的責任!我想我不夠深思,也不夠國際化,更沒有同理心,想要為他人辦報,因為我也都有這樣的感受過,到異鄉外地看不懂他國文字的無力感,卻沒有感同身受,產生過辦他國文字報紙的念頭,果然,我太需要再思考、再教育的!

而六十歲的年紀再披白袍陳醫生,真讓人很感動,那才是真正的醫者胸懷,到需要他的地方去服務,只有累,卻不覺得苦!這樣的人是和我同一世代,同一塊土地上,有種不能置信的感覺,對於這快土地我認識太淺,關心太少,不知道恆春竟然沒有一位眼科醫師,不知道那裡的原住民醫療資源這樣缺乏,更不說未曾聽聞開刀是會減少壽命的觀念。一樣土地,卻有這樣多種的民情。陳醫生仿效馬偕寧願燃燒自己,也不願腐朽的精神,是真的實踐躬行!

非常感動,項陳醫生這樣的人,能夠奉獻自己,這樣才是的有福之人!覺得他好幸福!

人,怎會沒有事情可以做呢?

我想到了爸爸,我在心裡總有這樣的提問,到他那樣的年紀或處境,自己能夠做什麼?我會是更消極度日嗎?我沒有子女,沒有另一半的話,我在閒暇的時光裡,我會做什麼?願意去做什麼?

最近幾晚都去運動場散步,看到那麼多人運動著,覺得很正面,很有激勵的正面能量。覺得自己走出來散步非常快樂,而不是待在家裡看電視。但是同樣的念頭仍然縈繞著:爸爸會願意來運動嗎?我可以持之以恆嗎?接下來年紀更大一點的時候,仍舊是一個人?即使如跑道上的人影,仍是雙雙對對。

走,繼續靠自己走吧!要有心,堅定!




需要傻瓜的動力,需要與人分享的心,需要開放的胸懷,時時的灌注耕耘,才有可能開花。管他傻瓜不傻瓜。

星期三, 7月 27, 2011

大家的暑假

暑假裡,各人的FB上到處都是相簿的建立。忙碌的假期,大家都愉快的出遊,四處過暑假。放不放照片,怎麼放照片,好像也是一門學問。有沒有人來看來關心,更是人氣的試金石。

唉,有人際網路這回事,就是累人。

不放照片,總也耐不住寂寞。想要與人分享。但是看著別人放一堆照片,我們倒也未必這樣興致勃勃。就是這麼一回事,只有參與其中,想要參與其中的人才會對別人的生活有興趣。不然,別人生活的片段對我們而言,都不過是過眼雲煙,行車路上的呼嘯而過的招牌罷了,看過就忘。有興趣才會看兩眼。

嗯,生活裡縱使增添了各種工具,總也還是突顯了某一層次的寂寞。

特調曼巴咖啡

昨天看了曼巴回來,今天開始喝曼巴的咖啡。一天兩杯,其實服藥方面很容易,看起來吃藥調理似乎是簡單的一件事。但是細想,真正不易的,應該是飲食方面的改變。所有人都切忌喝喝冰飲,因為冰飲對身體很不好,造成身體氣血循環不易,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、多待冷氣房又不運動少排汗,所以毒素都堆積在身體上,容易有腫瘤的問題產生。

不知怎地,我昨天真的相信了曼巴說的:若有腫瘤不要開刀不化療是有治癒的可能一事。她從自己的親身經驗出發,對抗過兩次癌症。雖然確切情形不知道,但是從她扎針的精準,讓我非常的折服。雖然我也不知道穴位,那又如何知道曼巴做的是對的呢?這就是有趣的議題了。

從事醫療服務的人,都很容易有宗教信仰或是鑽研命理的傾向。尤其是走中醫理論的醫生,看身體運行就有一個小宇宙的概念,所以從人生的發展到身體的脈動,都加上了五行或是命盤的觀點。例如吳先生、林仲篪、曼巴都是。只是一個人的修維和閱歷涵養,又導致了行醫時的精準和判斷,就成了醫術精湛與否的表現。

不過,對於命定論,總讓人抱持著觀看的距離,因為總認為人可以做點什麼來改變,經由後天的努力走向不同的人生。但是到底能夠真有所不同嗎?我也不知,因為惰性太深,而這難道不是領悟不夠深刻,抑或是動力不足?又或者這終究是可以預見的結果。因為體性個性早已梗概在外了?


只能說,說這些想這些都沒有意義。要做的,是乖乖配合調身體,希望,很希望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照顧的好一些,讓我可以更有活力、更健康快樂。其餘,都該不慎重要的事了。更何況,最重要的事也只有追求健康一事不是嗎?不然何必南下去看曼巴?

星期日, 7月 24, 2011

無事

我們很容易因為別人的話就鬆動了自我的價值觀感。

印度回來,他們就說我很正面的能量。
其實我自己都覺得還好,因為一路平安順利,所以心情愉快,平和開心。但是因為們的說法,讓人很難不對印度有更正面的想法,或者胡亂的延伸自己對這個國度或旅程的想像與附會。

其實,年初從泉州廈門回來,也沒有什麼不舒服感呀,只是後來的發展出乎意料,所以或多或少導致我們對行程或目的都有另一番看法。

真覺得,越是鑽研越是探索,應該對未知的領域或世界越是謙敬,愈益擇言表態,知道一切色相都只是常態,僅只於知與不知或熟悉不熟悉罷了,嘈雜的喧嘩直指,只是讓自己心煩意躁、徒增俗事纏心耗神罷了。

串連的生活圈?

A-jet和JM留了言,在google+裡,她們從Picasa照片本裡看到08年我去麗江的照片。當下就是訝異,因為自己都忘了的記憶,就這樣被別人輕易觸碰瀏覽,有一種被窺視的緊張。當然,照片也沒有什麼不可與人分享的部分,但是因為連自己忘了,而且也不是蓄意要與人分享的內容,所以被看見的感覺,還是生了想遮掩的念頭。

就是這樣,總想藏起來,很多東西,包括想法認知、價值觀和意見推論等,都被包覆在自己的小小領地理,覺得要有自己的空間不被觸碰。因為說了寫了,未必有人懂,有時就是自己寫來發洩,說說笑笑而已。又或者,總也是靜待有緣的浪漫想法。更不說,很多內容未必適合與人交流,怕見笑於人......

但是,記憶中的麗江行,在看到照片後,覺得更迷人了,好像重新溫習那些片段,那真是美麗的一趟旅程。回想雲南行,總是提及雨崩村和尼汝村的記憶,眾人皆必到訪的麗江,似乎就淡忘在自己的記憶中。隔著照片回想,才又看見那煙雨濛濛、山環水繞的美麗古城。牛鈴噹噹、石瓦片片、古調哦哦、青衫盪盪的小城,就在這些旅人的記憶中穿梭,不時躍現。

星期五, 7月 22, 2011

用已知面對未知

到了異鄉陌地,
遇到了熟悉的問題,
依舊是以既有的思量面對。

接觸了未曾聞見的人事,
仍舊是以既有的認知拼湊。

心緒
到了再淺的漠地
終究是落了地的花生
從心田裡長起

想法
到了再遠的洋面
終究是漫著水氣的風
從腦海裡吹起


P.S.
這次到印度,什麼藥都沒帶,就帶了苦茶丸和homeopathy的cold&sore throat relief 幾片
好在不需要吃。但是暑氣蒸騰、旅途勞累少休息,還是吞了幾次苦茶丸。有無效果不知。但至少快樂出門平安回來。才想到,出門到異鄉,我們帶著的都是已知的一切觀念來面對陌生的世界。
才知道,原來移民世界裡的一項項的家鄉寶法,應該是這樣飄洋過海,落地生根的。

星期三, 7月 20, 2011

恆河呀

到印度,大家都會走一趟恆河吧。

昨天和今天,似睡非睡間,夢裡仍夢見自己在旅途上,搭乘著嘟嘟車或三輪車,仍在印度。還自己思索著可以再去的可能性。只是,讓人卻步的,是旅程中總必須商議的車價,傷神累人。

點閱相機的照片時,看見那些沐浴的身影,恆河邊肅穆虔誠的臉,讓旅途的詩意漾盪開來,想像寄託美好的起來。

初見恆河,是18個小時火車的疲累,也無特別的興奮和激動,就僅此是:「我到了」一念。然後真正讓人回想的,不是晚上河邊嘉年華似的盛大祭典,也不是乘船遊河時看到的個個祭壇,更不是堆滿了樹枝焚燒屍體的死生送往,而是他們清晨的沐浴。

單純的希望重生。

昨天經過台北橋,看著底下靜靜留淌的淡水河,即使是出淡水河匯入大海的八里淡水處,都沒有恆河與人的遼闊感。我忖度著,那樣肥沃的印度斯坦平原,餵養了凡千上萬的人生故事。在恆河的這一章裡,沃野千里的人們汲取的乳汁,是恆河母親千年來東逝的清澈色彩。

如此的大河文明,教人站在這河畔邊如何不戰慄,如何不生嘆?眼前的沐浴身影如此虔誠,膜拜的祝禱如此專注,人就捲入了在歷史的喟嘆、開啟了旅人的想像。

一條河流竟有著如此大的魔力,吸引著世人千里迢迢的來朝拜。我在哪條河流都看不到這樣的誠敬,將自己浸泡到河裡領受,感受恆河母親的滌淨。

恆河,千年,繼續這樣流。

風吹

騎車來教室的路上,風很強,發現比印度的風還要大,戴在頭上的帽子就這樣被吹落到另一方向的線道上了,趕緊折回去拿取,在被風吹的更遠之前。

風吹,也好,吹走一地的煩惱吧!

旅人與詩人

才歸家,就思索起甫結束的旅程。抵達印度的那一晚就後悔了,因為見識到整個德里火車站的大陣仗,期待歸家。但是才回家了一天,看著資料和照片,回想起的旅程,真的因為有了熟悉又釋懷了,正思索著,也許哪天可以再走一程。

所有的旅程都是歸程,都是走向回家的路。昨天從桃園機場降落時,看著亞航的機翼掛在雲端,漸漸逼近桃園的埤塘和綠油油的稻田,整顆心第一次有著這樣的想念:好美的桃園,靜懿的田園,小巧宜人的家園。

旅程上的點點滴滴是需要聽眾的,但是對象卻是這樣難找。印地這個國度,像畫、像建築、像藝術作品,若是沒有走過一遭,永遠是隔了層霧看風景,總也模糊地少了迎風吹來的塵沙和陽光拂過臉的溫度。

一同行走的旅人呀,撇去路上那些微不足道卻深刻尖銳的刺點,彼此的身影是共築的一部分風景,彼此的神情互動是共譜的一部分旋律,我們還是一般沒有改變,即使一起走過了這樣多的年歲,即使不斷的提點了這樣多的事項,我們仍舊都沒變,本質上。

很久沒有體悟到夏目漱石的句子了:歸程後,每個旅人都是詩人。

今年的印度行,再次讓人想起這感受。